深圳交控科技有限公司
成员简介
 
深圳交控科技有限公司成立2015年11月,注册资本2000万元,注册地为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街道梅都社区中康路136号深圳新一代产业园3栋1701室。法定代表人:智国盛。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为轨道交通安全系统及设备的研发、集成、生产、销售、咨询和技术服务;及相关软、硬件产品的开发与销售。
成员风采
 
轨道交通信号行业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并在总部有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的唯一的轨道交通列控研发中心平台。
本司是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015.SH)的全资子公司。全面负责华南地区的市场推广、项目交付、当地业务拓展等内容,通过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阶段的主要活动及全周期的过程管理活动,包括设联、厂验、供货、一致性协调、安装调试、开通和交付及项目开通后的维保工作,承担工程项目交付等业务。公司目前业务涵盖深圳、佛山、南宁、厦门、越南、香港、东莞等城市,2017年本司成功与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签订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大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平台的研发项目项目合同书,并于2020年01月获得此项目验收合格证书(深科技创新验字A20191939)。本司于2018年11月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且获得相应证书,同时2021年再次通过国高续期认定;本公司已获得了三体系认证相关证书。公司目前已拥有1件专利及20多篇软著著作,同时5件专利已进入
创新项目介绍
  •  
    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创新研究与应用
    1、实现多网域全业务承载的城轨云平台。将IT行业成熟的云计算技术引入城轨行业,并实现云平台与多网域内各业务系统的集成,使云平台的优秀特性服务于城轨业务,实现业务系统内设备资源的纵向融合及业务间信息资源的横向融合,最终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业务系统的全方位融合及资源共享。2、实现各业务系统的云化部署。城轨各业务系统基于云化部署后可节省约35%-75%的TCO成本:云化部署方案可极大提升运营部署效率,使得部署时间从小时级缩短到分钟级;另外各业务系统可进行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动态按需调整资源分配,提升资源利用率。3、创建基于城轨云的纵深防御安全体系。安全防护与城轨云平台、轨道交通行业特性深度结合,以“一个中心”为管理核心,建设“三重防护”,遵循协会规范要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为基于城轨云的轨道交通系统量身打造的纵深防御体系。4、创建基于城轨云的运维模式。以云管系统、网管系统、安全系统为核心,引入大数据技术,组建能够快速响应处理问题的运维团队,利用端到端的监控手段,实现运维状态可知、可见、可控,配合运维流程制度,形成城轨云环境下的统一运维模式。
  •  
    城市轨道交通自主化全自动运行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
    本项目从全自动运行系统的核心产品及装备、系统综合验证平台、运营维护管理平台、技术规范体系、建设管理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创新和应用,适应全自动运行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特点。在自主创新、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充分利用示范工程的示范效应和技术扩散效应,以点带面,推动行业整体自主创新水平的大步提高和相关配套产业的共同发展,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多家创新性的全自动运行装备的生产企业,培育多元化市场环境,推动轨道交通高端装备的产业化。在这一过程中,城市轨道建设和运营企业能够提供更高效和安全的运输服务,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装备制造业逐步具备核心竞争力,形成系列化标准,掌握全自动运行核心技术,提升核心产品和装备的系统设计、产品制造、工程实施和运用维护、培训的能力。
  •  
    基于不同信号制式的轨道交通无感改造成套装备研究与应用
    通过对北京地铁5号线信号车载设备的改造,解决5号线车载设备故障率高的问题,实现ATO自动运行子系统功能,减轻司机劳动强度。具体目标如下:1、尽快解决5号线车载故障率高的问题。2、实现信号系统自动驾驶(ATO)功能。实现雨雪运行模式,端站自动折返,提高折返效率,实现平峰时段的节能运行。3、改造后的车载设备能够实现与后续地面CBTC系统改造的兼容。4、车载信号改造的标准化工作(信号显示屏、司机控制器、车辆接口)本工程改造为后续信号全系统改造预留升级条件,待地面信号系统设备寿命到期,进行全系统改造时,本工程车载设备硬件及车辆改造均可利用,只需升级车载设备软件,与地面改造匹配进行调试即可。信号全系统改造时,进行完整的CBTC系统设计,按照典型的CBTC系统架构,地面设置一套全新的轨旁、室内设备、车辆段/停车场、控制中心、备用中心、培训中心、维修中心设备;车载设备在本次改造的基础上,进行软件升级;实现信号系统全面升级为CBTC系统。
  •  
    新一代网络化智能调度和智能列车运控系统示范工程
    结合城轨交通高质量发展面临挑战及国内外发展趋势,有必要发展智慧城轨新一代智能列车运行系统及平台,突破虚拟编组、智能行车调度两个关键技术、构建智能列车一体化平台、工业互联网基础平台两个核心平台。在此背景下,京投公司申报了国家发改委《智慧城轨新一代智能列车运行系统及平台示范工程》国家发展专项,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新一代网络化智能调度和智能列车运控系统示范工程》 项目。随着项目研究不断深入,将“智慧城轨新一代智能列车运行系统/新一代网络化智能调度和智能列车运控系统”名称定义为智能全自动运行系统(intelligent Fully Automatic Operation System,简称iFAO),系统以提升车辆、轨道等资源的灵活配置和系统安全、高效运用为导向,基于无人驾驶、车车通信、智能感知、虚拟编组、智能调度等技术,实现列车灵活编组及自主运行的新一代全自动运行系统。智能列车一体化平台及工业互联网基础平台作为iFAO系统的支撑平台,为iFAO系统提供中心级及列车级业务承载能力及平台服务。
  •  
    面向网络化运营的互联互通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与示范应用
    (1)结合重庆市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的需求,建立起符合重庆轨道交通发展特点的重庆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等级体系,并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积累和提供相应的经验;(2)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互联互通的技术支撑;(3)实现各线路列车之间物理上的跨线及共线运行;(4)为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发展提供条件,提高轨道交通核心装备的国产化水平,获取相应装备市场的核心竞争力。(5)建立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CBTC信号系统技术体系与产业化体系,形成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企业,建立最优化的乘客输送方式,提高线路、设备利用率和运营服务质量,实现网络化轨道交通共线、跨线运营的运营组织。
创新产品介绍
  •  
    BDMS信号
    主要功能包括运行状态监测、故障智能诊断、健康度评价、规则引擎、日志下载及解析、数据统计及报告等功能模块,可实现信号专业ATS、VOBC、ZC、DSU等系统,道岔、信号机、电源等关键设备的设备状态、开关量模拟量等信息的监测。其中重点功能故障智能诊断目前已实现通过继电器时序进行故障点位判断、可视化电路图进行故障点位直观显示、模拟量实时曲线进行故障回放辅助分析;健康度功能可根据三级指标及FEMCA两种方式对设备进行健康度评分,基于分值给出设备预警及检修建议。
  •  
    BDMS通信
    通信智能运维以传输系统为核心,生成线路组网拓扑,通过各子系统上传报警、设备状态与拓扑联动,可实现PIS、CCTV、广播、专用无线、专用电话、门禁等各子系统设备拓扑监测与机柜主机面板板卡级监测。自研采集插件可部署于通信专业各系统的交换机、服务器内,主动对包括CPU/硬盘/内存占用率、网口上下行流量状态、应用进程/端口并发数、数据库/中间件连接状态等信息进行采集。此外系统还可实现通过图像识别对PIS屏状态进行监测、综合电源监测、故障预警等功能。
  •  
    ITD-100 智能调度
    智能调度系统以应急故障处置预案、调度日志等规则和历史数据为基础,构建系统状态与调度决策的反馈机制。通过与ATS、智能运维等内外部系统建立接口,接收运营异常信息,基于历史调度案例和专家知识,梳理调度故障处置业务模型,构建典型故障、故障影响及调度策略之间的关联关系,模拟调度员的逻辑思维决策,完成指定故障场景下的相关设备联动、辅助决策方案生成、计划运行图在线实时调整等功能,为行车调度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建立列车运行调整的时空网络模型,面向运营故障,动态调整列车的走行路径、停站模式及到发时刻等,实现列车运行计划动态优化,得到列车运行计划动态调整方案。
  •  
    LCF500基于互联互通的CBTC系统
    互联互通的 CBTC 系统是基于统一规范和标准,实现不同厂商的信号设备互联互通,实现列车跨线运营的 CBTC 系统。互联互通的主要特点是满足列车跨线运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运营能力。公司依托自主CBTC 的互联互通解决方案将不同厂商的信号系统相互兼容,使装备不同厂家车载设备的列车可以在装备不同厂家轨旁设备的一条轨道交通线路或多条轨道交通线路上至少支持以连续式列车控制级别无缝安全可靠运营。
  •  
    LCF510基于互联互通的全自动运行系统
    FAO 是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第四代产品,相比于基础 CBTC 系统,FAO 的主要优势为实现运行的高度自动化、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运营组织的效率和灵活性。1、高度自动化水平。FAO 可以实现列车运行的无人驾驶、列车自动唤醒和休眠、自动出入停车场、自动洗车等功能。FAO 是以行车为核心,通过信号、车辆、综合监控、通信等多个系统的深度集成,提升整体的自动化水平;2、提升系统的安全性。据统计,轨道交通事故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占 70%以上,FAO通过增强视频监控和紧急通信设备等一系列防护方案保证乘客上下车和车内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实现自动故障响应,扩大安全防护的区域范围,降低了人为失误导致事故的可能。FAO 可以实现信号系统和车辆的故障信息实时上传,通过远程控制和自动控制手段实现应急处理和在线维护;3、提升系统的可靠性。FAO 通过全方位的冗余配置提高系统的可靠性。FAO 的车辆、信号等关键设备均采用冗余技术,可以减少运行故障,完善的故障自诊断和自愈功能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4、提高运营组织的效率和灵活性。FAO 的无人驾驶可以实现 7*24 小时不间断的运输服务,用户可以根据运输需求灵活地调整运营的间隔、优化列车运营组织方案和运能分布,提高运营效率和运输能力,降低运营成本。人为操作的减少消除了人工操作的时滞性,可以缩短停站时间和列车追踪间隔,进一步提高线路运行速度、准点率和乘坐舒适度。5、具备与满足互联互通接口条件的线路实现共线或跨线运行的能力。
  •  
    LCF550 兼容CBTC及C2+ATO列控系统车载设备
    1、兼容CBTC及C2+ATO列控车载设备,主要由车载主机ATP(2乘2取2)、车载ATO,BTM单元、TCR单元、测速单元、无线接口单元、司法记录单元、人机界面组成。2、车载ATP主机主要处理核心的CBTC及CTCS-2的车载ATP及相互切换的功能逻辑,ATO运行在CTCS制式下的ATO与CBTC制式下的ATO功能。3、TCR单元实时接收轨道电路信息、BTM单元接收应答器信息、无线单元接收CBTC制式下的行车许可,和CTCS-2制式下的运营计划、车门屏蔽门联动信息。4、设备可以用于:CTCS与CBTC两种制式下的无缝切换,跨制式运行。
  •  
    MB-AT100
    德国IF设计奖MB-AT100智能列车是根据个性化空间、一体化控制、虚拟编组控制、新能源动力的理念,研制的全新一代智能列车;智能列车具备感知系统运行和虚拟编组功能;实现了车厢与底盘分离技术;基于一体化平台的乘客服务功能;基于一体化平台和综合承载网络,实现TCMS、信号、LCU等主要系统高度集成。
  •  
    MB-TB100
    与传统电空和电液压制动系统相比较,EMB电机械制动系统采用电能取代传统气压/液压作为动力源,可以真正实现列车制动的全电气化,控制精度提高,系统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可以使列车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是未来轨道交通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也成为我们智能列车2.0首选的制动系统。电机械制动具有传统电空制动的全部功能。
  •  
    MB-TN200
    MB-TN200 TCMS系统采用一体化控制架构,可集中承载TCMS、ATO、牵引、制动等不同安全等级应用软件,实现整车基于功能域的集中控制;骨干网采用时间敏感网络(TSN),保证控制数据和流数据的确定性传输,并大量减少贯通线。MB-TN200 TCMS系统由多功能车辆控制单元(MVCU)、远程输入输出单元(RIOM)、以太网交换机单元(SW)、司机室人机接口(HMI)、共享测速单元(选配)五个关键部件组成。ERM和安全网关均包含在MVCU插箱中。
  •  
    MB-TT100
    牵引系统研发项目基于一体化平台,重点研发高压配电箱的电气控制及电子控制、牵引APP、牵引相关部件集成及组合验证。作为公司的自研产品之一,将通过示范工程应用,快速实现产品化、试验验证、运营验证和认证。本项目将有利于公司智能列车对子系统的整合,有利于提高牵引系统采购时的议价能力,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整车成本。产品可应用在基于一体化平台的智能列车,亦可作为牵引包单独销售,并为后续牵引系统的维修、维保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  
    PB-TACS基于感知的车车通信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基于车车通信的列控系统以车载移动体为核心,实现列车运行控制,突破CBTC基于进路的控车模式,通过双向、大容量、高速度的车地无线通信、多传感器融合列车测速定位、列车自主协同移动闭塞控制技术,依靠自身感知、自主决策实现智能运行控制。车车通信技术主要研究列车摆脱以往受区域控制器设备控制的方式,仅通过对象控制器实现列车与轨旁设备的信息交互。基于车车通信的列控系统,系统架构简单,地面设备少,安装调试时间短,保证系统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可靠性以及更容易维护。由于减少了车地通信的接口,不依赖于地面设备,更容易实现不同制式之间的互联互通。
  •  
    TIFLOCKE-100 全电子联锁
    全电子联锁系统由现地控制工作站、联锁主机、电子执行单元、维护工作站等核心设备组成。联锁主机内设置核心联锁处理逻辑,运算联锁/点式/CBTC/FAO各种模式联锁功能; 执行单元内设置各类执行模块,实时接收联锁控制命令并通过执行模块直接控制管理轨旁各种设备。相比传统计算机联锁系统,取代了室内组合大部分继电电路,占地面积小;采用模块化设计,维护简单。
  •  
    智慧维保APP
    智慧维保APP作为BDMS及智能维修调度的延伸产品,可支撑维护人员完成远程设备监测及维修调度内的相关功能。目前APP已完成信号、通信、AFC三大专业的数据接入,可在系统内查看各专业的故障报警及设备监测信息;移动端可完成巡检、故障工单在线填写,实现工单流转的闭环,且可在界面通过自定义模板进行机房内及监测范围外的异常上报,打破地域对于维保工作的限制,提升处置效率。
  •  
    智能列车鹰眼系统
    ITE(Intelligent Train Eye System)基于TIDS (Train Intelligent Detection System) 在不同时段、不同路线、不同天气、不同周边环境数据和场景积累基础上,结合故障导向安全、点云高精定位、异构二取二比较等SIL4级设计理念和关键技术,实现最高安全等级的自主感知技术。实现防撞、控车、定位、测速、看灯等安全功能。
  •  
    智能工区看板
    工区智慧看板当前已可实现人员在岗状态管理、工班任务管理、工单执行情况跟踪、重要通知及事项宣贯、应急场景下的节点追踪及报告生成等功能。智慧看板目前除上述功能外,还可提供周任务统计、班组风采轮播、当日值班人员等不同功能组件,可针对不同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满足班组对于各项日常任务的不同要求。
  •  
    智能维修调度
    智能维修调度包含人员管理、计划管理、工单管理、应急管理四大功能,可实现维护人员在日常及应急场景下的统筹管理、调配工作。中心维护人员可在可视化线路图查看APP上报的人员定位信息,应急/故障场景下系统可根据人员专业、位置信息自动推送附近人员;维护人员可在系统内导入年度检修计划,系统可自动生成月度计划,并联动工艺卡每日按计划自动下发给相关维护人员,在系统内进行工单的流转。
  •  
    智能运维监视中心
    针对接管人员及业务导向的不同需求,监视中心已逐步形成线网运行中心、数据分析中心、故障应急中心、健康度分析中心四大维度的成熟产品。产品功能涵盖信号、通信健康度评分、报警趋势统计、关键设备动作次数统计等。故障场景下可在线路图查看发生位置,且弹窗显示故障报警详情;触发工单后可在界面实时查看工单流转进度,完成后可查看故障处置详情,为中心管理人员及维护人员提供应急指挥平台。
  •  
    虚拟编组
    虚拟编组指列车间通过无线链路进行耦合,基于协同控制,实现不依赖于物理车钩的车与车的编组同步运行,突破了既有物理连挂/解编在特定区段停车操作的限制,具备在线动态编组、动态解编、编组区间协同运行、同步进站停车、同步启动功能。通过虚拟编组,更有利于灵活运营,根据不同区段、时段的客流需求而改变编组长度,更好地适应适应客流时间分布规律,既可改善部分车站或线路的拥挤情况,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情况,也可减少车辆空跑造成的浪费,为丰富的行车组织方式提供技术手段,改善运营服务质量。虚拟编组支持在线运行过程中的编组/解编,整个过程耗时短,适用于高平峰客流不均、大小交路、线路初远期客流不均、Y字型线路等运营场景,以提供更加灵活的运输方式。

400-661-1866 (工作日:09:00-12:00, 14:00-18:00) https://www.szmctia.com

客服邮箱:szjcw_cservice@shenzhenmc.com

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深圳地铁集团深云车辆段NOCC-C塔8楼

Copyright©深圳市轨道交通产业协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53678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