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科院(深圳)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成员简介
 
1992年4月,铁科院(深圳)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铁科院深圳院”)成立,是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科院”)在华南地区的窗口和属地化平台,历经30多年发展,现已成为集科研开发、项目管理、设计咨询、试验检验、工程施工及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深圳院现有员工600余人,建立了完善的硕、博研究生培养机制,是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拥有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甲级、市政工程监理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甲级、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一级、特种专业工程(结构补强)施工等10余项资质,获得了CNAS实验室和检验机构认可、CMA计量认证资质。
深圳院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构建了工程、科研开发、产业化、区域市场服务四大业务板块,在工程监测、评估、设计、工程治理、传感器研发及轨道交通产品认证、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综合检测服务、地质灾害监测评估、BIM开发及应用、多式联运、创新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
新时期,深圳院将继续秉持“团结务实、开拓创新、交流合作、同兴共赢”的发展理念,努力创建国内一流轨道交通科技综合服务企业。
成员风采
 
公司是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在华南地区的窗口和属地化平台,历经30多年发展,现已成为集科研开发、项目管理、设计咨询、试验检验、工程施工及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构建了工程、科研开发、产业化、区域市场服务四大业务板块,在工程监测、评估、设计、工程治理、传感器研发及轨道交通产品认证、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综合检测服务、地质灾害监测评估、BIM开发及应用、多式联运、创新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
携手协会成员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服务和开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努力推动科研创新、技术合作、成果转化、人才交流、产业对接和市场应用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创新项目介绍
  •  
    国产化BIM快速建模软Railworks应用示范
    立足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基于云端的国产化BIM快速建模软件Railworks的示范应用和优化升级,打造国产化的BIM快速建模工具,助力BIM技术更好地服务工程建设,推动信息化发展提高工程在进度、安质、费用等方面的精细化管控的步伐
  •  
    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运行综合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围绕“感知、决策、管控”3个方面,研发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运行综合监测的技术—装备—系统—平台—机制—标准,并进行3类集成性工程应用示范,可实现6种灾害情境20种事件的风险测度、实时监测、智能巡检、综合评估、超前预警、实时告警、科学决策和应急调度,缓解了地下空间灾害“不可知、不可见、不可预测”困局,解决了灾害“难发现、易扩大、难防控”的痛点。
  •  
    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振动噪声发展机理及综合管控技术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噪声问题涉及的车辆系统与轨道系统并非相互独立,两者是相互耦合、相互影响的。轨道的变形会激起列车的振动,而列车的振动经由轮轨接触界面又会引起轨道系统振动的加剧,反过来助长了轨道的变形,这种互反馈作用将使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处于特定的耦合振动形态之中。研究这样的问题,仅从某个单一系统入手,难以反映其本质。同时由于传播介质的差异性与复杂性,振动噪声控制成为一个专业覆盖广、各专业交叉性强的综合性学科。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时间的增长,振动噪声问题将更加突出,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振动噪声控制技术成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紧迫。
  •  
    城市轨道交通盾构隧道管片错台及其接头结构力学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
    管片错台是指管片拼装后同一环相邻块管片或者不同环管片之间的尺寸偏差,前者称纵缝错台,后者称环缝错台。盾构隧道管片发生错台的因素很多,例如拼装作业不规范、注浆控制不当、盾构姿态控制不利、千斤顶的不均匀顶力、地层性质、制造尺寸有误、掘进速度等。管片错台不仅影响隧道的外观,而且会导致隧道漏水、管片破损( 开裂) 、盾尾漏浆等病害,严重影响隧道的质量,同时增加巨额的修复费用。另外,管片接缝是盾构隧道的薄弱环节,关系到盾构隧道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开展盾构隧道管片错台的研究及其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在管片错台的状态下接缝处管片及连接螺栓结构力学特性的相关研究具有实际的工程价值。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接地方案优化设计研究
    地铁车辆采用直流供电系统,通过受电弓从接触网或第三轨受流后,经过一系列电源变换输出至牵引电机和其他负载,负端通过安装在动车上的接地装置实现回流,从而保证了列车设备的正常工作。随着科技的发展,车辆上的各种电力电子设备不断增多,布局十分密集,为确保其正常、稳定的工作并提高电磁兼容性,从而保证轨道车辆安全运行以及乘客和维护人员等的人身安全,可靠的接地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  
    应用于高铁基础设施变形监测的多功能小型自动化光纤布设设备的研发
    光纤传感技术在工程监测领域的应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和传统的电类传感器和机械传感器相比,具有抗电磁干扰、耐腐蚀、质量轻、体积小、兼备传感和传输功能、寿命长、可实现远距离的监测与传输、使用期限内维护费用低等优点,适用于高铁基础设施长距离在线实时监测。目前光纤在基础设施结构物上的布设方式主要为粘贴固定,布设过程中需要打磨、刻槽、清洗、预张拉定位和涂胶等操作步骤,且布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并且在天窗点内布设效率不高,布设效果难以保证,因此限制了光纤传感技术在高铁基础设施在线实时监测中的应用。为了将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于高铁长距离基础设施在线实时监测,为高铁安全运行提高技术和数据支撑,需要光纤自动化布设设备,以节省人力,提高天窗点内光纤布设效率,确保光纤布设效果。
  •  
    轨道交通“U”型梁结构受力及运营性能研究
    “U”型梁属于一种复杂的空间梁、板组合结构,结构特殊,受力复杂,在荷载作用下,底板不仅会产生双向弯曲和扭转,还会参与腹板共同工作,主梁腹板也会受到法向应力及弯、剪、扭共同作用,受力特点呈现空间性;特别是底板在横向取消预应力钢束后,其横向抗裂性能如何,以及整体受力能否满足目前设计运营的要求等问题还不清楚。因此,加强“U”型梁在设计、运营阶段中的受力特性分析和试验研究,为“U”型梁在城市轨道高架线路中的推广应用以及保证线路运营安全是相当有必要的。
  •  
    轨道交通巡检关键技术研发
    针对轨道交通人工巡检效率不高、信息化程度低和质量没保障等问题,研究轨道交通巡检关键技术在电子信息中的技术运用,研发便携式结构光3D光学采集设备、面向地铁检修场景的3D视觉训练库,建立面向巡检的故障在线检测分析模型。
  •  
    轨道交通工程QHSE量化安全管理系统研发
    为适应全国铁路网综合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深圳研究设计院拟开发QHSE量化管理系统,作为铁科院信息化大平台的子系统,以期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结合量化安全管理思路,通过软件系统来规范企业风险、隐患、事故事件等QHSE管理工作,从而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控制各类风险。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针对轨道交通工程的量化安全管理体系和系统,深圳院及电子所两家单位强强联合制订量化指标和评价方法、研发轨道交通QHSE量化安全管理原型系统,将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
  •  
    近运营地铁隧道结构-岩土性能演化机理与地下空间开发成套技术
    2021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围绕多次扰动下地层不同阶段变形模态、地铁运营隧道结构的力学演化特征、对应的施工动态综合控制技术等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取得了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突破,首创了近运营地铁隧道地下空间综合施工成套技术。
创新产品介绍
  •  
    railworks国产化BIM快速建模软件
    基于国产自主可控BIM技术,打造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平台,为项目管理提供大数据分析、信息化管理、多维可视化及决策支持服务
下一篇:没有了

400-661-1866 (工作日:09:00-12:00, 14:00-18:00) https://www.szmctia.com

客服邮箱:szjcw_cservice@shenzhenmc.com

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深圳地铁集团深云车辆段NOCC-C塔8楼

Copyright©深圳市轨道交通产业协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5367882号